【中華網文化頻道綜合】新春佳節剛過,藝術類考生迎來了新一年的“藝考季”,藝考大軍背著沉重的行囊,行色匆匆奔走于各大城市之間。據報道,僅中國美術學院今年就有6.5萬人參加藝考。目前,2017年的藝考已經落下帷幕,但不得不說,每年的藝考總是自帶熱點,催生出一系列話題。
藝考年年有,黑幕也不少
在“西安美院藝考結束后學生取手機被警察噴辣椒水”事件過去不久,近日,一則名為《XX美院藝考舞弊、泄題?頑疾不除,寒門難有出頭之日!》的報道引起了大家注意。文中指出某美院涉嫌在書法藝考之前便已大面積透題,某培訓機構甚至年年都在考前按照考試題目進行訓練。
在事件發生之后,校方官網發布的《2017年XX美術學院本科專業校考違規考生處理公告》中有2名書法專業的考生被處理,其中一名考生的“違規事實”一欄中標明“攜帶與考試內容相關的材料或者存儲有與考試內容相關資料的電子設備參加考試”,處理結果為“報名參加考試的各科、各階段成績無效”。
令人心寒的是,藝考“黑幕”幾乎年年都有,且似乎不分地域和學校。回溯到2014年,江西某畫室被疑泄露藝術聯考考題。
這家畫室在聯考之前就神奇地畫出了與題目要求相同的范畫,若不是畫室老師偷偷藏了臺時光機,那就應該是考題泄露無疑了。而最終他們給出的解釋是,“是在開考后從網上得知試題,向未參考學生創作演示時畫的,落款并非創作時間,‘光棍節’的時間只是開玩笑”。而無獨有偶,就在同一年,另一杭州的畫室也被質疑泄露了聯考色彩科考試的內容,在開考之前就畫出了考題要求的范畫。畫室澄清道,“是在開考后即興畫的”。顯然,“開玩笑”“即興”這樣的解釋難以服眾,這場鬧劇在當時掀起了曠日持久的爭論,卻最終不了了之。
藝術類高考與普通高考相比之下,似乎總是帶著一層特殊的色彩。曾幾何時,藝考不僅僅是愛好藝術的學生才會參與的考試,還是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考入好大學的某種捷徑。這樣的全民投機行為顯然迅速傷害了藝考的良性循環,不知從何時起,藝考從所謂的升學法寶變成了比普通本科還要難考的獨木橋。而這樣的激烈競爭機制之下,催生出了不少社會問題。在上述的幾起舞弊案中,我們都嗅到了幾方面的勢力:高校內部、考前班、投機的學生。這一現象極為生動地反映出了一種畸形的“供求關系”,考生需要好成績,考前班需要高升學率,而高校內部則顯然并不只是輸出了藝術與美。藝考難,難的不僅僅是考試,還有怎樣在這樣的環境下以個人微薄的力量保護住那點公平,保護住藝術與高校的尊嚴。
藝考的困境,不只是作弊
參加中國美術學院的校考。“不按套路”的考題,讓一些考生心情郁悶,“半年多來拼命畫‘彩頭’(彩色人物頭像),到考場一看題目卻是風景。”
中國美術學院校考的出題,已不是第一次讓人意外。幾年前,美術院校招生考試畫石膏人像是“標配”,而中國美術學院的考場卻出現了真人模特,考的是彩色人物頭像畫。現在,幾乎每家藝考培訓畫室都在學“彩頭”,而考試命題又轉向了別處。還有一年,色彩寫生的考場里放了一把雨傘、一雙雨靴,也讓許多平時畫慣了花瓶、水果等靜物的考生措手不及。
越來越熱門的藝考,成了應試教育的重災區,特別是依附藝考而生的各種培訓機構,充斥了突擊培訓、機械重復的“套路”,不少專業人士已深感這種模式對藝術人才培養的傷害。
在報考人數眾多、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出現這類培訓模式難以避免,但從藝術人才培養的長遠效果來看鮮有益處,磨掉了許多學生對藝術最初的熱愛與熱情,磨掉靈氣、僅余匠氣。正如一名美院藝考生表達的無奈:“長時間的封閉式訓練,每天重復一樣的內容,就像套公式、寫作業、抄答案一樣,感覺不再愛畫畫了。”
都說“考試是指揮棒”,但真的理解“指揮棒”導向的深意了嗎?“指揮棒”并不是畫“彩頭”或是畫風景、畫水果還是畫雨具的區別,而是指向藝術教育、美的教育。
追本溯源:宋徽宗首創“藝考”
早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宋徽宗趙佶就開創了“藝考”的先河。雖然如今的藝考與那時的藝術考試在內容和形式上有很大區別,但其目的卻是一樣的:促進藝術的發展。
把繪畫列入科舉制度和學校制度,首創藝術考試,是宋徽宗的一大創舉。1104年,宋徽宗設立畫學,即現在的美術專業學校,正式將繪畫納入“高考”科目,以招攬天下畫家。宋徽宗設立的美術考試在京城汴梁舉行。他將美術考試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六科。徽宗親自主持當時的美術考試,并以文人詩句來命題,要求考生畫出這些詩句的意境,看看誰的構思巧妙,不落俗套。如“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亂山藏古寺”、“踏花歸來馬蹄香”、“六月杖藜來石路,午陰多處聽潺授”、“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等題目。一次,宋徽宗以“嫩綠枝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為題,舉行美術考試。大多數考生著意于在花卉上裝點春色,畫得萬紫千紅,春意盎然,盡管畫得惟妙惟肖,但是徽宗看后均搖頭不滿意。獨有一人構思巧妙,畫遠處綠蔭掩映的樓亭,一個紅衣美女憑欄而立,準確地體現了閨中少婦因春色撩人,按捺不住思春的心情。畫中用紅妝一點,渲染出詩句描繪的色彩,用人點題,將色彩和人的感情糅合在一起,更加接近詩中豐富的含意。宋徽宗看后大為贊賞,中為魁首。
還有一次,徽宗以“竹鎖橋邊賣酒家”作為美術考試的題目,讓考生來畫。許多考生都畫了酒店,而以小橋、流水、竹林作為陪襯,沒有表現出“鎖”字的意境。只有李唐獨出心裁,畫了一彎清清的流水,一座小橋橫架于水上,橋畔岸邊,在一抹青翠的竹林中,斜挑出一幅酒簾,迎風招展。李唐這幅畫雖然并未畫出酒家,但他很好地表現出了酒家被竹林遮擋的“鎖”字的意境,被宋徽宗評為這次考試的第一名,并錄入圖畫院,后來李唐也成為北宋的著名畫家。不過,也有“砸場”的時候,有一次,宋徽宗以“萬年枝上太平雀”為題選畫師,考生們都不解其意,無人中選。后來內侍解釋說:“萬年枝,冬青木也;太平雀,頻伽鳥(梵語妙音鳥)也。”
當時凡是被錄取進入畫院的畫家,除了學習繪畫外,還兼習《說文》、《爾雅》、《方言》、《釋名》等其他課程。畫院將學生分為“士流”與“雜流”,前者須選習一大經一小經,后者則背誦小經或讀律。宋徽宗這樣進行美術考試,有利于培養畫家的藝術想象力和創作技巧。宋徽宗對繪畫的重視,激發出美術創作的繁榮局面,一大批優秀的畫家脫穎而出。據統計,宋徽宗執政時有著名畫家48人,是兩宋畫家人數最多的時期,他們創作出許多精美的畫作,并被皇宮收藏。后來,這些美術作品被編成20卷的《宣和畫譜》,收入6396件作品,成為研究我國古代美術史的重要資料。
此文由 新型建材http://m.wongteewy.com 網站制作http://m.wongteewy.com/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