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文、金立群、丁肇中、唐英年、柳傳志、董明珠……“群星燦爛”的江蘇發展大會今日開幕,一大撥江蘇籍名人受邀回家鄉共謀江蘇發展。
這個“不是招商會,不以項目簽約為主要目的”的大會今年首度召開,是江蘇舉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的海內外江蘇人的盛會”,在國內也并不多見。今天上午的開幕式上,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將發表主旨演講。
直播大咖從世界各地歸來
連日來,與會的1213名嘉賓陸續從世界各地抵達南京。
江蘇發展大會官網滾動播報著大咖歸來的消息。“踏上家鄉的土地感覺真好”,聯合國原副秘書長沙祖康攜夫人乘坐高鐵,前日中午到達南京南站。“南京是我的故鄉,給我一種心平氣和的感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昨日攜夫人下榻金陵飯店。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是江蘇無錫人,今日將在開幕大會上發言。昨天上午參加“鄉賢林”植樹活動時,他向記者表示,江蘇要做教育領域的先行者,創新思維至關重要。
據主辦方提供的數字顯示,與會嘉賓中有知名企業家或高管457人、院士78人、知名高校負責人64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7人,有414人來自海外,370人來自省外。
其中年齡最小的是22歲的奧運會跆拳道冠軍趙帥,最大的是85歲的國醫大師夏桂成。
劉強東因故缺席寫信致歉
江蘇發展大會擬打造的“江蘇最強朋友圈”已顯雛形。
今年3月1日,江蘇省委書記李強點亮了江蘇發展大會云平臺。隨后,江蘇省委省政府向海內外知名的江蘇籍人士發出邀請函。
“大會能不能成功,就要看能不能把海內外知名人士請進來”,5月1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江蘇省委副秘書長、大會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楊根平介紹,除江蘇籍名人外,大會還邀請了在江蘇工作、學習過,為江蘇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士。
“有些嘉賓行程定得非常早,因故不能前來”,楊根平提到,京東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因赴戛納電影節而缺席,專門寫信致歉,派了副總參會。格力總裁董明珠19日晚有活動,仍連夜飛來,今日將在發展論壇上發言。
議程顯示,除開幕式和主題論壇外,大會設立了金融創新、城鄉發展、文化、傳媒、健康、教育、華僑等分論壇。
大會“不落幕”常設秘書處
楊根平介紹,江蘇發展大會今后每2-3年舉辦一屆,將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比如這次在南京舉辦,今后可以在省外、海外舉辦。
為了讓大會“永不落幕”,大會秘書處將作為常設機構,在閉會期間運作。昨日下午,秘書處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相關部門、業界召集人約80人參會,審議通過了《秘書處工作規則》《秘書處專業小組2017—2018年度活動初步計劃》。
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大會秘書處秘書長王燕文在會上指出,秘書處要打造成匯聚眾智、項目對接、人才合作的平臺,作為海內外江蘇人的總“服務站”,要架好“連心橋”、打好“鄉情牌”、做好“娘家人”、當好“助推器”,建好海內外江蘇人與家鄉聯系的紐帶橋梁,讓他們為江蘇發展代言、支招。
江蘇發展大會議程
5月19日
全天報到
13:30參觀考察
18:00招待晚宴
20:00“家在江蘇”專場文藝演出
5月20日
9:00大會開幕式及發展論壇
14:30各類主題論壇
5月21日
返鄉考察、探親訪友、合作交流等特色活動
觀察
不為招商為了啥?
建平臺、開言路、引進智力
舉一省之力辦如此大規模、高規格的發展大會,國內并不多見。
類似會議,目前有浙商大會、世界溫州人大會,但多聚焦工商界。而江蘇發展大會不僅邀請了384名工商界人士,還有科技界250人、教育界169人、文化界127人、醫衛界86人、金融界71人、新聞傳媒界66人、海外社團及僑界43人。翻開嘉賓名單,一大撥院士、高校校長、醫院院長、媒體老總襲來,星光閃閃。
“我們邀請嘉賓,不是急猴猴地,說你要為江蘇帶來什么項目,帶來多大投資,而是請他來感受鄉情鄉音,了解家鄉的發展變化,探求多渠道合作的途徑”,在新聞發布會上,江蘇省委副秘書長楊根平多次強調。江蘇省發改委副主任趙建軍也接過話:“不以項目簽約為主要需求,不是工作會,也不是招商會”。
不為招商引資,為了啥?楊根平表示,大會圍繞發展這一主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把方方面面的人請回來,建平臺、開言路,重在引進智力,著眼長遠和綜合效應。
南都記者注意到,大會的一個鮮明特色,是處處打出“鄉情牌”。昨晚歡迎晚宴后,與會嘉賓觀賞了“家在江蘇”的專場文藝演出。明日還有一項特殊安排:請嘉賓回鄉考察,“回老家看看出生的地方,記憶當中的稻田、方塘、母親端出的一碗米湯”,楊根平說。
“家鄉能為嘉賓做些什么,嘉賓想為家鄉做些什么”,是這次大會的核心問題。主辦方表示,他們最看重的,就是實現和每一位嘉賓的雙向對接。有嘉賓提出想尋找親人、老宅、兒時伙伴,有嘉賓提出重點產業發展設想。趙建軍透露,目前已匯集了建言獻策1200多條,有具體合作意向的需求57項。
為什么江蘇把“人”放在發展如此重要的位置上?
回應南都記者提問時,楊根平表示,這和江蘇的發展階段相關,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也面臨很大壓力,人多地少,資源相對缺乏,人才是發展的最大優勢、創新最可靠的依托,江蘇要在新起點上有新作為,需要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凝聚人才、資金等各種要素。
對于江蘇的人才優勢,楊根平如數家珍:江蘇籍的兩院院士最多,高校數量、在校學生數量全國第一,出國留學、科研、創業的人才也非常多,對于這些寶貴的資源,之前雖有聯系,但系統性、廣泛性、緊密性、有效性還不夠,希望通過舉辦大會,搭建一個開放式的平臺,“讓所有人關心江蘇發展的人都可以進來”。
此文由 新型建材http://m.wongteewy.com 網站制作http://m.wongteewy.com/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