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對手機越來越依賴,幾乎達到了“頭可斷血可流,手機絕對不能離開手”的程度。
不少人給新買的手機會起個名字,不是叫iPhone X/SE什么的,而是像養了小貓小狗小寵物必須起個名字一樣,比如小巴前陣子手機丟了,新買了一款手機,親切地稱呼新手機為兒子,“兒子,你爸爸已經丟了,你可不能再輕易離開我啊”……
近日,外國公司live Person對4000名的澳大利亞人(年齡在8到34歲)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被問到要給多少錢才能永遠放棄手機時,大多數的年輕人表示,至少要500萬澳元,折合人民幣就是2594萬,他們才會考慮。
公公:200萬就行,大不了我以后就只用Pad了!沒毛病吧?
小巴:兩千萬??!會找不到對象?找到對象誰還玩手機……
等你找到對象后,你可能會發現,有時候,有對象還不如有手機好玩。
從澳洲年輕人給出的2000萬的數字就能感覺到,他們是真有錢!啊不對,是他們對手機絕對是真愛!試想一下,100萬可能不足以動搖你和你真愛的關系,那1000萬呢?2000萬呢?
這筆巨款足以撬動他的墻角,卻可能撬不松他握手機的那只手。
何況就是個手機!沒有2000多萬,都不能和手機說分手。
老沙一直懷疑,沙嫂的真愛并不是自己,不然一個她手機的手機殼比他的衣服都多!
誰要沒點“手機依賴病”的癥狀,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活在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既然是病,就有癥狀輕重之分。
對于手機依賴癥的輕度患者而言,手機還保持著通訊工具的身份。他們的手機主要用來打電話,說完就掛絕不廢話。很少發朋友圈,直接打電話。偶爾用手機拍個照、看看神吐槽。
和朋友聚會聊天時,就是真聚會真聊天,不是聚在一起玩手機,更沒有不拍照不許動筷子病。除非一個人獨處無聊時才會選擇玩手機,很長時間不看手機也不會感到焦慮。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請放下手機,好好珍惜他,畢竟這是稀有物種了。
中度癥狀的患者,使用手機也還算是比較克制,每天只在固定時間瀏覽朋友圈消息、閱讀新聞。不會浪費太多時間玩手機、看視頻,不會頻繁更新朋友圈刷屏,僅把手機作為必要的通訊工具,沒有了手機會感覺到不便,但也可以忍受。
重度癥狀的患者就比較危險了,主要表現為“三上玩手機”:上班、上課、上廁所都帶著手機,拿走他們的手機會引起焦慮,表現為工作進行不下去,上課聽不進去,上廁所……你懂的。
對手機的依賴已成癌的患者,手機對他們來說,那就是身體的零部件一刻也不能分離,WiFi就是空氣,沒有網就無法呼吸,手機沒電的那一刻就是世界末日的剪影。玩手機摔倒后起來的第一反應是安撫手機。
可以說手機就是精神鴉片,不是人玩手機,是手機玩人。患病的群體越來越年輕,離開手機的焦慮和暴躁可能激發出他們體內的戰斗力。
11歲孩子因母親將手機沒收,一氣之下縱火把自家點燃燒毀后離家出走。
有點能明白為什么澳洲的年輕人說離開手機需要2000萬了……
接觸的60、70后多了,會發現他們身上普遍有一種80、90后沒有的淡定。那種氣定神閑,寵辱不驚,非大風大浪之后不能有,在人群中,60、70后頗有定海神針的作用。他們也往往樂于和年輕人分享各種人生、職場經驗,絲毫不擔心后生們會復制他們的成功。不過這一切的奧秘,三個字就可以總結:買房早。
14歲男孩兒小嚴,因為媽媽收走了他的手機,一氣之下,直接出門跳河。接警后,派出所的隊員們在河道里搜尋近3個小時,卻毫無蹤跡。結果,孩子憑著精湛泳技已悄悄游到對岸,翻窗回家洗澡。
14歲玩五子棋入迷,簡直是手游界的一股清流好不好!小嚴的經歷告訴我們,玩手機也別忘鍛煉身體,關鍵時刻能救命!
手機依賴癥,如果無藥可救,那么不如享受,畢竟房子和生命價更高。不過,神吐槽編輯部在此特別提醒大家,走路玩手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把腿卡進下水道,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真的是很難幫你把腿取出來。
——決戰紫禁亭,請上墻——
我已經開始了表演,請扔錢~
這邏輯推理杠杠的!
去澳洲,多帶幾部手機,小目標就能實現了,23333
——今日智慧亭——
你依賴手機達到了哪個程度?多少錢能讓你離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