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讓我們“數說”2017年海關信用體系建設那些事。
2017年1月,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在全國海關關長會議上指出:“加強進出口企業信用管理,開展聯合激勵和聯合懲戒,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海關監管機制。”正式確立了信用管理在進出口監管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領作用。
2017年10月,海關總署黨組書記倪岳峰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學習會中指出:“要研究如何進一步發揮信用管理的核心引領作用,嚴格落實違法失信企業懲戒措施,不斷加大守法誠信企業優惠力度,切實增強企業獲得感
《中國信用》雜志(2017年第5期)刊登了海關總署黨組成員、副署長李國的署名文章《褒揚誠信 懲戒失信 全力推進海關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文章從5大方面闡述了海關在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果:找準職責定位,深度融入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強化履職擔當,扎實開展進出口企業信用管理;深化通關改革,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海關監管體制;注重誠信培育,密切關企互信合作伙伴關系;擴大國際合作,提升海關信用體系建設國際影響力。
2017年3月,海關總署、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等33個部門簽署了《關于對海關失信企業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并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對外發布。海關失信企業將會受到加強監管、審核、檢查以及限制性管理等39項聯合懲戒措施。
截至目前,海關總署已參與簽署26個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2017年,共對來自稅務、證券、財政、環保等7個部門的500余家失信企業實施了聯合懲戒,下調了56家認證企業信用等級,限制一般信用企業申請成為認證企業,將上述所有企業進行風險布控,實施嚴密監管,切實落實聯合懲戒措施。
《海關企業信用管理暫行辦法》以及《海關認證企業標準》等相關信用管理制度正在修訂中。將重點對認證企業和失信企業標準、信用管理措施等內容進行修訂。此次將針對進出口收發貨人、報關企業、運輸企業、快件企業、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監管區域企業等不同類型企業形成1+N的企業認證標準,1為通用標準,適用于所有企業;N為專項標準,將結合不同類型企業的特點而制定,使相關標準更加科學、客觀,符合企業實際情況。新的海關企業信用管理制度擬于2018上半年施行。
海關信用管理制度實施以來,海關持續推進信用管理,為守信企業釋放政策利好,特別是2017年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以來,對不同信用等級企業的差別化管理效果明顯,企業獲得感不斷增強。以企業進口查驗率和通關時間為例,2017年1月~12月,高級認證企業進口平均查驗率為0.79%,一般認證企業為3.51%,一般信用企業7.26%,失信企業為93.98%;高級認證企業進口通關時間7.56小時,一般認證企業14.05小時、一般信用企業22.46小時,失信企業94.32小時。
嚴把企業認證質量關。2017年,全國海關完成企業認證4400余家,其中重新認證3600家,實現對高級認證重新認證三年全覆蓋,企業認證通過率為52.1%;完成新申請800余家,企業認證通過率為74.3%;動態調整企業信用等級,確保企業“能上能下”“應調盡調”。2017年,全國海關共調整企業信用等級6500余次,其中上調企業信用等級1100余次,下調企業信用等級5400余次
為提升海關企業認證人員專業水平,2017年海關總署稽查司舉辦了2期認證人員實訓班,培養了近500人的專業認證隊伍。截至目前,共舉辦了8期企業認證人員實訓班,有資質從事企業認證的專業人員已近2000名,海關企業認證專業隊伍基本形成。
不斷完善“關企合作平臺”功能并將該平臺融入“互聯網+海關”政務服務平臺,為企業全面提供信息查詢、海關業務辦理、企業疑難解答、政策法規推送、企業材料報送、海關業務提醒6大方面服務。2017年,企業共利用平臺辦理注冊登記、行政許可、認證企業申請、企業年報等業務超過100萬次,在強化監管的同時,進一步優化服務,努力構建關企“親、清”合作關系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改革加快推進。根據《海關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已完成第一階段“用統一代碼辦理注冊登記”和第二階段“用統一代碼辦理進出口申報業務”任務,目前正在加快推進第三階段“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完全取代海關注冊編碼”工作;“多證合一”改革進展順利。正在積極對接工商和商務部門,將于2018年內完成“多證合一”工作,實現企業在海關備案的無紙化和網絡化辦理。“多報合一”改革即將落地。海關系統年報工作將與工商年報合并,減少企業多頭報送,減輕企業負擔,“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2018年進出口企業年報將通過國家統一平臺進行報送。
2017年11月,根據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統一安排,由海關總署牽頭,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司法部、保監會、國家公務員局、民航局、全國工商聯等部門組成督查組,對四川省2017年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系列重要文件情況等3大方面工作開展綜合督查,同時對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及信用信息共享情況等6個重點領域開展專項督查。督查組近期還將對陜西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情況進行督查
2017年,為了滿足廣大進出口企業AEO政策培訓需求,使企業準確把握AEO認證相關要求,總署稽查司在海關總署AEO實訓基地,組織舉辦了6期全國進出口企業AEO認證培訓班,來自全國1500余家企業參加了培訓。同時,2017年全國海關企管部門共舉辦各類企業培訓班、宣講會200多場次,為10000多家企業提供了信用培育服務,企業和社會反響良好。下一步,海關仍將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為企業提供更多、更有實效性的信用培育和培訓,不斷優化企業進出口信用環境。
2017年,中國海關AEO互認合作成果豐碩,先后與瑞士、新西蘭、以色列、澳大利亞等4個國家海關簽署了“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安排。截至目前,中國海關已與8個經濟體35個國家(地區)實施了互認。中國高級認證企業貨物出口到上述國家(地區)以及進出口企業從上述國家(地區)AEO企業進口貨物均可享受互認國家(地區)海關給予的通關便利。下一步,中國海關將加快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以及美國、日本等重要貿易國家的AEO互認,讓越來越多的進出口守信企業“走出去”,實現“關通天下”。
2017年10月,第18次世界海關組織(WCO)“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標準框架”(SAFE)工作組會議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由中國海關總署主導,美國、歐盟、新加坡、瑞士、中國香港等5個WCO成員共同參與起草的《WCO“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實施指南》獲大會審議通過,正式成為WCO AEO領域的指導性文件。這是中國海關首次在AEO領域引領國際規則制定。同時,鑒于中國海關在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合獎懲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WCO已決定將“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背景下海關AEO聯合激勵合作”納入SAFE框架全球成功案例向各成員海關進行推廣。